1、江苏25地上榜2025全国百强县,这个地级市依旧没有“百强县”
7月23日,赛迪顾问发布《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》研究成果。研究指出,百强县整体呈现出“强县强省”特征,江苏省、浙江省表现突出,分别占25席、15席。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,并包揽前3位,分别是昆山市、江阴市、张家港市。同时,在江苏25个百强县的分布上,只有南京与连云港没有百强县,其中南京早已全部设区,市辖区并不纳入百强县榜单。
百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“领头雁”,以5%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.5%的GDP,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,东部地区优势明显。报告显示,江苏省在前50位及后50位百强县数量均存在明显优势,浙江头部县域竞争力强,安徽的百强县均分布在后50位,头部县域能级偏弱。
千亿县持续扩容,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,其中昆山市、江阴市、张家港市、晋江市、慈溪市、长沙县、义乌市等7个县,凭借经济总量大、人口基数大、财政收入高、人均收入高、产业结构优、创新能力强、区域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成为“超强县”,此外,GDP超900亿元的准“千亿县”达到21个。
2、长三角县域上市公司哪家强
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,也是观察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窗口。近日,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(决策杂志社)组建课题组,对苏浙皖的县域上市公司进行综合梳理分析。
分析显示,从横向来看,截至2024年底,安徽省A股县域层面上市企业共有45家,占全省A股上市企业数量的24.73%。从纵向来看,过去五年,安徽省A股县域上市企业数量从28家增长到45家,占全省A股上市企业比例从9.73%增长到24.73%,数量和占全省比重持续上升;县域上市企业的分布,从2020年的20个县(市)增长到2024年的27个,分布更加广泛、更加均衡。
再看千亿县扎堆的苏浙两省。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,江苏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00家,其中,78个县区拥有境内上市公司,上市公司县域覆盖率达82%。其中,“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县”江阴,拥有60多家上市企业;“全国县域经济第一强”昆山,有上市企业49家;百强县前三的张家港市有上市企业超过30家。浙江县域经济虽不及江苏亮眼,但是,浙江余姚市已有17家上市企业;新昌县虽经济总量不在全省前列,但已培育出16家上市企业;慈溪的上市公司公牛集团已实现市值破千亿元。
截至2024年底,苏浙皖共有A股县域上市企业510家,占全国全部A股县域上市企业的一半左右。其中,浙江省有281家,占比55%;江苏省有184家,占比36%。相比之下,安徽A股县域上市企业与苏浙两省相比,差距较为明显。
3、太湖生态清淤全域加速:全年650万立方米
日前,太湖无锡水域生态清淤全域推进,全国首创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“太湖之星”“太湖之光”和10余艘清淤船分别在梅梁湖、竺山湖、太湖宜兴水域作业。“今年以来已清淤360多万立方米,较去年同期约增长一倍,预计全年清淤650万立方米以上,是无锡市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启动以来清淤量最大的一年。”无锡市河湖中心主任薛路阳说。
据悉,上一轮太湖清淤于2013年结束,时间一长,湖底淤泥厚积,积聚大量氮、磷等污染物,是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的重要内源污染源。而清淤是改善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。按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要求,至2030年无锡市太湖清淤量要达3456万立方米。
“早前从太湖清出来的淤泥部分用于贡湖湾湿地建设、宜兴蒋山宕口修复,部分就存在堆场内,这一轮清淤量大配资合作网,且太湖沿岸可用于淤泥堆放的场地极少,扩大淤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已成当务之急。”无锡市水利局人士说。当前,无锡市正着力扩大淤泥作为固态硫化土新型材料用于路基建设、用于道板砖建设等试点,加快让淤泥变废为宝。
光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